谁说河南人只会吃面?人家连超市都能干成网红景区,外地同行一个接一个打卡学习,咱就问问,这到底是命好还是有两把刷子?
一堆人都想知道,河南人凭什么这么能开超市。郑州的丹尼斯、许昌的胖东来、洛阳的大张……老牌的、后起之秀好几个,分分钟都让人有种“我在河南逛超市,不是在购物,是在享受人生”那感觉。说到这,大家是不是有点心里犯嘀咕:超市还能逛出幸福感,真的假的,这些超市到底做了啥?
咱们说点实在的。胖东来这名字,真的是被全国网友喊成了“6A级景区”。人家光8月份一个月销售额就19.83亿元,今年头八个月直接干到了153.67亿元,平均一天不到七千万进账。这要是别地超市,不羡慕才怪。至于“模仿胖东来”,深圳永辉超市都开上了学习专场,人家在地铁广告、商场屏幕上大字标语“学习胖东来”,场面壮观不输高考加油站。永辉全国一口气要改二百多家门店,让胖东来模式卷到天南海北。
你想逛个超市,本来图个方便。结果呢?在胖东来、新秀华豫佰佳这种地方,赶上水果堆成小山,熟食香气让人脚步都不自觉慢下来,餐饮和零售合起来弄出个“超市+堂食”新花样。消费者在这里不光是买买菜,喝点热水、测个血压、称个身高,全都有安排。店员补货积极还爱“唠嗑”,货架上那些“黄油怎么挑”的贴士,一个个都写得明明白白,就怕你买贵了、拿错了。买完还能免费加工、剖鱼切菜戴手套,服务做得刚刚的,让人觉得“原来小细节能这么暖(心)”。
有网友调侃,现在国内各地的超市都要“拜河南为师”,这不是夸张。山姆、盒马、奥乐齐这些全国大牌,正在瞄着高消费、会员经济、供应链和自有品牌的模式想尽招儿。河南这边干脆上新招:华豫佰佳7月在郑州开了旗舰店,鲜风生活1个月连开三家社区店。淘小胖更猛,直接冲出河南到重庆开新店,人家也不知疲倦。谁说河南超市只能当本地龙头?人家都在琢磨出省,跟沃尔玛、家乐福掰手腕。大张很早就在苏州整了个购物广场,胖东来也宣布在郑州开新店,大家都在抢地盘,野心藏都藏不住。
说到底,河南零售业的底子特别厚。上世纪80年代末,亚细亚在郑州一出现,就是个现象级案例:服务和体验必须一起卷,打破了单靠“货架提价”的老套路。到了九十年代,大张、胖东来、万德隆这些牌子各地开花。想当初,“不满意就退货”在那会儿简直“开天辟地”。供应链这块,河南超市死磕联合自采,突破生鲜直采比例,踢掉中间商,把价格压到骨头里头,百姓买单,同行服气。四家头部公司联合议价,采购价能砍下多少?你琢磨琢磨,大家都知道小商贩的还价本事,头部商超联合起来更有劲儿。
一转眼互联网崛起,电商大军冲进来,传统大卖场差点熄火。河南人愣是凭创新和供应链,又“卷”了回来。自有品牌,人性化服务,场景体验,这种新零售不是喊口号,是真拿消费者当自己人看待。有人形容,这些超市把卖场活生生变成了景区,到点了去逛一圈比在家刷短视频还来劲。信阳西亚、洛阳大张等地方,甚至能闹出“打卡拍照拍vlog”的小热潮。
行业专家点评,河南超市能崛起,核心在“人”——不管是员工还是顾客,都被高度关注。于东来接受媒体采访也说了,讲究以人为核心。你想想,河南这地儿人口多、消费市场大,超市服务和模式天天卷,谁能卷到最后?不是老板会忽悠,也不是光会打广告,是左手顾客、右手供应链,都盯得死死的。省里今年还出台了消费专项政策,直接升级新零售改造,让本地品牌去拼“体验、服务、品牌、效率”,不是光比规模,真正干实事。
细想这些河南本土商超的共同点,除了“重人”还得再提创新和学习。人家没觉得河南模式有啥可丢脸,反而成天请同行来参观,自己主动学习新技术,还敢花钱研究供应链和数字化升级。你说大超市未来是不是都得走“效率、体验”的新路子?河南能不能把生意做到全国?人家很清楚自己的短板,自家供应链牛逼是在河南,去了别的省还得再磨练。外来竞争又辣么猛,屈服肯定不行,只能拼创新、拼改革。
你还别说,河南超市这个故事细看下来,真有点像“泥腿子逆袭”,靠扎实的基本功打出自己的路。每家店老板、店员都拿消费者当家人,拼的是细节、情感和体贴。什么都想一步到位肯定走不远,稳扎稳打、见招拆招才是正路。永辉、胖东来、华豫佰佳各有各招,老牌和新秀出来“群象起舞”,河南商超颠覆了外地人对“只会做小吃、农业基础老”的偏见,让超市变成体验、服务和情感的聚集地。
问题来了,大伙逛超市到底图啥?有人爱热闹体验,有人挑便宜实惠,有人看重服务贴心,咱国内超市的未来路能不能靠“河南打法”一条路走到底?还是说得各有特色百花齐放?市面上的超市你最服哪家,有啥特立独行的套路?留言说说你的思考,说不定明天你身边的超市也会“胖”起来——毕竟,购物幸福感这事儿,谁不想天天都有点?
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,倡导文明、健康的社会风气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,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。
股市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