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4岁郭艺文低调过生日,当年“宋珠萍”和“顾调度”竟是夫妻?
要不是看到朋友圈有人发了张老照片,真没反应过来——《大浪淘沙》里那个眼神温柔又倔强的宋珠萍,今年已经94岁啦!对,就是郭艺文。更惊喜的是,她现实生活里的另一半,居然就是《铁道卫士》里让人恨得牙痒痒的顾调度——段…不对,是段斌(差点写成段冰)。这波反差,也太有戏剧感了吧。
说实话,这俩人的爱情故事,比电影还耐看。当年在片场,一个演女革命者,一个演国民党特务,戏里你死我活,戏外却是手牵手去食堂打饭的甜蜜组合。有网友笑说:“原来顾调度下班回家就被宋珠萍镇住了。”哈哈哈,这画面感我给满分。
不过郭艺文可不是一开始就走电影路线的,她小时候是在山东潍县长大的,小姑娘13岁那年跟着妈妈跑到日照抗日根据地,还加入了八路军宣传队。那时候她才……14?哦不,是13快14,总之特别小,就能在舞台上唱歌跳舞、演喜儿、刘胡兰这些角色。在战火声中磨出来的坚韧,不是培训班能教出来的。
1950年前后,她还去了朝鲜前线慰问志愿军,说白了就是炮火边上的演员生涯。这经历听起来很硬核,但她讲的时候轻描淡写,好像只是换个地方排练节目一样。而且回来后直接考进北京电影学校,那会儿叫演员班,不像现在还有各种综艺选秀包装,人家是真的学表演理论和台词功底。
然后1955年她进了长春电影制片厂,一待就是几十年。《怒海轻骑》《妈妈要我出嫁》《换了人间》……角色跨度特别大,从青春少女到慈祥母亲都信手拈来。但最经典还是1965年的《大浪淘沙》,那个宋珠萍真的是哭湿无数观众手帕(咳,现在没人用这个词,但你懂)。尤其丈夫牺牲后的那种隐忍眼神,我每次重看都觉得心口堵得慌。
至于段斌,他其实比想象中更传奇。本来出生在湖北普通家庭,对艺术有热情但没条件学专业课,结果阴差阳错考进中央电影局表演艺术研究所,还和郭艺文成同学——这缘分啊,比偶像剧编得还巧。他第一部作品好像是《猛河的黎明》,但真正让他被记住的是坏透顶又斯文假面的顾调度,那句关于颠覆军列的话,现在回想还是背脊发凉。不过别以为他只会当反派,《悬崖》里的知识分子、《上甘岭》的电话兵也很亮眼,只不过观众记忆总被坏人形象抢走光环。
他们婚后一直挺低调,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大新闻。有一年采访时郭艺文说,“老段总拿农民种地做比喻,说演员要深耕每一寸土地。”听着土,但真的准。他们俩也确实这么干了一辈子,不追热点、不拼曝光率,就是踏踏实实拍戏、排话剧。据说六十年代社会环境变化时,段斌转去做导演,还捧出了不少新人,《小海》《秋天的印象》都是他的作品风格:朴素、真诚、不花哨,有点像他本人气质延伸版。
这里插一句题外话,你发现没有,那代演员普遍都有一种“水”的特质——可以装进任何容器,却始终保持清澈。这也是郭老师自己总结的一句话。我本来觉得这种形容太玄乎,可再看看现在一些流量明星为了一个造型吵三天,就突然理解啥叫职业素养碾压式优势…呃,好吧扯远了,我们拉回来继续聊两位老人家的事儿~
其实他们晚年的生活挺平静,很少公开露面,也没有刻意经营所谓夫妻档IP。但懂行的人提起他们,都竖大拇指,说这是德艺双馨最真实版本之一。不管时代怎么变,他们留下来的银幕形象依旧立得住。《四世同堂》里的钱夫人、《铁道卫士》的顾调度、《大浪淘沙》的宋珠萍,每一个都能单独拿出来细品半天,而且不会过时,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经典存档啊!
哦对,还有个趣事:有人曾经开玩笑问郭老师,“您年轻时候怕不怕跟‘坏蛋’谈恋爱?” 她愣了一下,然后笑着回答:“他哪有那么坏,下班就洗碗。”所以嘛,有些荧幕情侣CP粉磕不得,因为现实完全不同;而这一对呢,你越了解越觉得暖心,即便男方早已离世,这份情谊仍然藏在她生活的小细节里,比如参加活动戴着当年的胸针,比如聊起往事语气放慢下来…这些东西镜头捕捉不到,但懂的人自然懂啦~
评论区有人热议:“原来我们童年的正义与邪恶,在现实中是一家子!” 还有人补刀:“难怪顾调度抓不到宋珠萍,他根本舍不得啊!” 茶余饭后大家就爱这样讲,你信不信随意咯~
股市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