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全球的目光聚焦于一场即将举行的国防盛事之时,中国的军事现代化进程自然成了各方热议的焦点。
就在这样敏感的时刻,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突然向北京喊话,公开呼吁中方加入与美国、俄罗斯共同进行的核武器削减谈判。
这番出人意料的提议,瞬间引来了中国外交部门的迅速回应。
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在记者会上,直接点明了中方立场,掷地有声地指出,这提议“不合理、不现实”。
这六个字,不仅斩钉截铁,也为这场围绕核裁军展开的大国博弈,定下了清晰的基调。
唱高调,玩花招?
美方将这项倡议,包装成全球去核化、防止核扩散的“宏伟目标”,甚至宣称此举是为了“世界和平”。
他们曾表示,深信俄罗斯和中国都会积极参与实现无核化的进程。
然而,在这光鲜的表象之下,实则隐藏着美国对中国核力量快速发展的深层战略焦虑。
近年来,中国在核导弹技术和弹头研发等核武器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,这让美方感到坐立不安。
他们认为,中国核实力的提升,正逐渐挑战其长期以来在军事上的绝对优势。
更令人玩味的是,美方自身的核武器不仅没有减少,反而持续进行着升级和创新。
这种言行不一的做法,无疑暴露了美国在核裁军问题上的双重标准。
其真实目的,恐怕在于遏制中国军事发展,并试图在国际舞台上树立起一个“负责任大国”的形象。
当前,美俄两国正在商讨《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》的续约事宜,该条约即将到期。
美方试图将原本的美俄双边谈判,巧妙地转变为中美俄三方谈判,以期在谈判桌上获得更多筹码。
他们期望通过将中国拉入三方谈判,利用不对等的条件,增加自身在核裁军问题上的话语权。
更深层的考量或许在于,将谈判视为一个探查中国核领域具体数据和技术细节的机会。
实力悬殊,谈何公平?
面对美方的提议,中方外交部门给出了“不合理、不现实”的斩钉截铁评价。
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拒绝,更是基于对国际核力量现状的清醒认知和客观判断。
中美两国在核力量的规模上存在着巨大差异,根本不在同一个量级。
中方明确指出,美方核弹头数量是中国的几十倍,核投送工具也远超中国。
在此基础上谈三方裁军,从根本上就缺乏公平的基础,无异于强人所难。
中国始终坚持“不首先使用核武器”的原则,不搞核军备竞赛,这是我们坚定不移的承诺。
中国的核力量,始终维持在最低自卫水平,这与美俄的核战略存在着本质的区别。
此外,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复杂性,也要求中国必须保持足够的核威慑力。
南亚的核冲突风险、中东局势的混乱,都使得中国需要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。
国际社会对美方提议的不合理性,其实心知肚明。
甚至俄罗斯也曾间接表示,不会劝中国去做美国希望其做的事,这无疑支持了中方的立场。
阅兵前夕,醉翁之意
美方在九三阅兵即将举行这一关键节点提出核裁军,并非偶然。
阅兵展示的新武器,代表着国家国防科技的突破,是维护和平的底气所在。
它并非单纯的武力炫耀,而是捍卫国家安全的决心与能力的体现。
美国对中国崛起的担忧日益加剧,这已是公开的秘密。
他们认为中国已具备与其抗衡的实力,在某些领域甚至超越美国,这对其霸权地位构成了挑战。
此次核裁军呼吁,被视为美国试图在核问题上制造麻烦,进而孤立中国,推动“新冷战”布局的步骤。
历史的经验值得警惕,也提供了深刻的教训。
过去美方对中国的高强度政治经济施压,反而加速了中国在自主科技和产业链整合方面的进步。
此次“去核化”言论,实则暴露了美国在全球核领域独霸地位受到挑战的现实。
核裁军的本质应基于公平原则进行,这是中方拒绝加入三方谈判的核心依据。
国际核秩序的推进,需要各国互相尊重、平等合作,而非单边指令或霸权思维。
结语:棋局未了,定力为先
中国将继续坚定不移地奉行“不首先使用核武器”政策。
同时保持最低核威慑,并推进必要的技术升级和新装备研发,以确保国家安全。
中方需警惕美国在贸易、科技、外交等其他领域的潜在“小动作”,做到该硬则硬、该谈则谈,不被轻易牵制。
中国发展军事力量的根本宗旨,是为了保护国家主权和安全。
更是为了为世界和平做出贡献,而非追求霸权,这是我们始终如一的立场。
中国的国际地位与战略定力已今非昔比,我们不会被外部言论轻易左右。
若美方真关注核裁军,应率先大幅削减自身核武库。
响应《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》续约呼吁,并停止利用核威慑霸凌他国。
若继续秉持霸权思维,不仅无法推动全球核裁军,反而可能加剧核领域紧张局势,这是我们都不愿看到的局面。
股市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